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自主創新中國高新企業發展國際論壇近日在京舉行。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李東生在會上指出,要加大商標保護力度,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環境。
李東生表示,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保護知識產權,對鼓勵自主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商標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不斷發展的創新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運用和保護好商標權是走向“優勢企業”的必由之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承擔著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重任,其中也包括保護商標專用權的法定的職責。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優化創新環境”的指示精神,依法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優勢企業”而不斷努力改善市場環境。
李東生指出,我國獨具特色的商標行政保護制度在保護商標專用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保護商標專用權方面,《商標法》規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雙軌制”,就是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兩條途徑、協調運作”。行政保護具有行動迅速、程序簡便、查處速度較快、結案時間較短的特點。我國各省、市、縣都設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縣以下還有工商行政管理所,在全國形成了行政保護的網絡。去年,我國90%以上的商標侵權案件都是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理的,其中大部分案件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職權主動查處的。在商標保護工作中,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之間建立了移送機制,侵權行為涉及刑事責任,進入司法程序的,工商部門及時移送。今年1月13日,國家工商總局和公安部聯合制定了“關于在侵犯商標專用權犯罪工作中加強銜接配合的暫行規定”,有效地保障了“協調運作”機制的運行。
李東生認為,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商標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截至2005年底,我國累計注冊商標達249.9萬件。但是,盡管我國已經成為商標大國,但仍不是商標強國,還缺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商標。我國商標事業正處于發展階段,全社會的商標意識仍有待提高,商標侵權行為屢禁不止,在某些地區、某些領域甚至比較嚴重。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大力提高全社會尤其是企業的商標意識,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行為仍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點。無論是我國企業還是商標管理部門,都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要牢固樹立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觀念,不斷提高商標保護水平,努力從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加大對外宣傳和對內教育、維護公平的市場秩序等多方面入手,共同營造一個有利于促進自主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商標保護軟環境。
李東生強調,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知識產權創造、應用和保護的主體。營造一個良好的商標保護軟環境需要企業充分參與,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階段,一部分企業已經積累了運用商標戰略的成功經驗:一是要不斷提高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商標專用權的自覺性,切實擔負起保護商標專用權的社會責任。二是建立和完善企業商標管理制度,善于運用商標權發展和保護自己。如果我國的企業既具有商標促發展意識,又具有商標維權意識,則不僅可以促進企業自身的快速發展,也可以為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貢獻。高新企業在這方面完全有條件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李東生說,不斷提高商標行政保護水平是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一如既往地以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為核心,進一步提高商標行政執法能力,切實保護中外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公眾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
(中國工商報提供) |